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习近平精彩语录(11)

发布:2016-10-11    来源: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亚太是世界的缩影。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需求疲弱、走势分化的形势下,亚太经济也面临增长基础不稳、新旧动力转换、结构调整不彻底等种种挑战,但亚太仍然是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我们应该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运用亚太经合组织这一重要平台,推进合作共赢,让亚太继续引领全球增长。
  
  2、中国古代先贤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不能没有理想,合作不能缺少方向。亚太合作要面向未来、引领未来,谋划大手笔、塑造大格局。
  
  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出处:(明)王守仁(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原典: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释义:龙场此地虽然远在贵州,却是王阳明领悟到“知行合一”的地方。公元1508年,王阳明因开罪宦官刘瑾被贬贵州龙场,他在此创建了龙冈书院聚徒讲学,并为求学者立下了四条为学做人的规矩,第一条便是“立志”,其余三条是“勤学”“改过”与“责善”。 共产党人立志就应当立大志、立鸿鹄之志,这既是共产党人应当自觉做到的,更是党章对党员提出的庄严要求。
  
  4、我们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要加快创新步伐,让经济河流的水活起来,源源不断流淌。
  
  5、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出处:(战国末)荀况《荀子•儒效篇第八》
  
  原典: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其道百举而百陷也。
  
  释义:“儒效”,即儒者的作用,儒学的效用。在《荀子·儒效篇》中,荀子阐述了知行关系这对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
  
  荀子把“行”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意思是说,没有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见到,见到不如理解到,理解到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也就达到了极点。他还从反面加以阐述:“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所以,听到了而没见到,即使听到的再多,也必然有谬误;见到了而不理解,即使记住了,也必然虚妄;理解了而不实行,即使知识再丰富,也必然会陷入困境。
  
  在中国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与行的关系。荀子所说的“闻之”“见之”是感性认识,“知之”是理性认识,“行之”是实践。荀子认为“行先于知”,主张“由行致知”,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
  
  6、中国已经提出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我们将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中国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亚太创造更多机遇、带来更多福祉。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深化伙伴关系 共促亚太繁荣)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sh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皖B2-20110080-10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