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 >> 专业科目

2017年上海公务员考试常识储备:儒学的演变

发布:2016-09-21    来源: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常识判断是公务员考试行测的五大题型之一,这部分题目涉及范围广,知识点杂。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也是考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为了方便大家备考,公务员考试网特在此就其演变做出总结,要求考生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练好公务员考试行测基本功。
  
  一、春秋时期--儒学的开创
  
  开创者孔子:
  
  1.核心思想是“仁”,,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学说;他反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出现的苛政暴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 “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包含民本思想。
  
  2. 提出“礼”。针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的社会现实,他又强调以“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号召“克己复礼”,即恢复理想中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实现社会稳定,同时以中庸思想和“和而不同”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3.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扩大的教育对象的范围;他以“成人”、“君子”为教育目标,提出“因材施教”等诸多重要教育原则。
  
  4.文献方面:他整理编订文献“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传承。
  
  二、战国时期——儒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孟子:(“亚圣”)
  
  1.提出了以“仁”、“义”、“礼”、“智”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体系,以“仁义”为最高道德原则。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发展了孔子“仁”、“以德治民”的观点,提出较为完整的“仁政”理论,要求统治者停止兼并战争,减轻赋税,制民之产,尊贤使能。
  
  3.发挥了“民本”思想,提出了以“民贵君轻论”为代表的民本学说,成为其思想体系中最为宝贵的成份。最典型的是言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伦理观上主张“性向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
  
  1.天人关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制天命而用之,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2.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礼”; 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
  
  3.君民关系:舟水之说(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主张“性恶论”。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代表人物董仲舒:
  
  1.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 针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实,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孝道。
  
  四、宋明时期儒学上升到新高度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将儒学上升到新高度即理学: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1.程颢、程颐(北宋):理是万物的本源,理的核心是“仁”;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2.朱熹(南宋):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观点有:理气论(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存天理,灭(或去)人欲”、心性论(性无不善,情也应当从善)。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反对理学的繁琐回归本心。
  
  3.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创立者:“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4.王阳明(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 “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致良知;知行合一。
  
  五、明清之际的儒学新发展
  
  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反正统反权威;反对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1.李贽(明后期)否定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肯定人的正常需要,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3.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4.王夫之:“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提出耕者有其田;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者。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sh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皖B2-20110080-10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