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2017年上海公务员考试每日练习:文章阅读(10)

发布:2016-07-25    来源: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1.
  
  A.多媒体
  
  B.网络计算机
  
  C.“我的报纸”
  
  D.网上报纸
  
  1.2.
  
  A.第四媒体比传统媒体更能满足个性要求
  
  B.第四媒体是21世纪起主导作用的传媒
  
  C.因特网综合了传统媒体最主要的优点
  
  D.因特网将全面影响21世纪的人类生活
  
  1.3.
  
  A.“第四媒体”概念的提出,只是一时的潮流而已
  
  B.在美国的各种传媒中,“第四媒体”的地位下降了
  
  C.因特网的使用者有限,传统媒体仍是信息传播主渠道
  
  D.因特网实际没有“信息无限”和“时效更快”的优势
  
  1.4.
  
  A.第四媒体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媒体
  
  B.在10~20年内,“我的报纸”将成为主导媒体
  
  C.一些小报停止电子版的主要原因是,“受众”数目不足生存所需的关键数目
  
  D.第四媒体尚不能实现赢利,就很难真正取得成功
  
  1.5.
  
  A.大多数人不是通过网络了解克林顿案的
  
  B.因特网在目前的传播中并不占大比例
  
  C.因特网是在满足个性要求前提下提供交互式服务,以满足共性要求
  
  D.第四媒体正在努力发展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原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增高,这种变形原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随着人口和耗能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这样,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云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的能源消耗的速度计算,每10年全球温度会升高0.1℃—0.26℃;一个世纪后即为1.0℃—2.6℃,而两极温度将上升3℃—7℃,对全球气候会有重大影响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趋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用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们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应尽快制订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热污染
  
  2.1.下列对于“热污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热污染”是一种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的环境污染
  
  B.“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热,愈是工业发达的国家,“热污染”愈严重
  
  C.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
  
  D.“热污染”是由于对能源的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
  
  2.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第三段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消耗的能量,最终只能转化成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
  
  B.由于地表对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使空气流动减弱,从而阻碍了云雨的形成
  
  C.气候变暖和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原本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炎热,造成这些状况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
  
  D.按照现在的能源消耗状况,一个世纪后,城市的温度变化要比农村更明显
  
  2.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本文最适合的标题是(    )。
  
  A.城市热污染
  
  B.不容忽视的热污染
  
  C.热污染的灾难说
  
  D.热污染的温室效应
  
  3.1.以下对“清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清议起源于明朝,以民间舆论为主
  
  B.明朝风俗最坏的地方也尚存清议
  
  C.清议主要是对官员道德的品评
  
  D.清议沦为党争工具的主要原因在于争意气而轻是非
  
  3.2.有关“清议”积极意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清议对古代官场的政治运作具有积极作用
  
  B.清议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纯正的社会风俗
  
  C.在免于意气之争的年代,清议能够产生救亡图存的良策
  
  D.清议的作用最大地体现为对政事的监督
  
  3.3.有关晚明清议重意气而轻是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晚明清议重意气而轻是非在朝在野都有所表现
  
  B.晚明士大夫峻门户而重意气即是以清议相区别
  
  C.为清议所忽视的常常是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与具体可实施的问题解决办法
  
  D.晚明清议囿于君子小人之争,并以争辩为高明而不论是非
  
  3.4.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东林党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终成为以清议误国之祸首
  
  B.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如果士大夫坚持这样的原则,或许可使清议免于沦为党争的工具
  
  C.重意气而轻是非的清议是袁崇焕等名将之死和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D.科学评价清议的作用对正确引导当今舆论也具有积极意义
  
  古代书画以纸或绢为载体,因而也被称为“纸绢画”。不同时代的纸绢会自然而然带有该时代造纸或丝织工艺的特点。
  
  绢是一种平纹组织的丝织物,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最初用生丝织造,质地比较粗疏;通过捶压等整理工序,生绢可以变成密度较大、坚韧挺括、平整均匀的熟绢,这种工艺大概在战国、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于丝织业发达的山东一带。从实物和文献记载看,初唐以前书画都用生绢,经纬间并不十分精密,很难画得精细入微。这种生绢直至晚唐仍在使用,韩愈《桃源图》“生绡数幅垂中堂”中的“生绡”就是生绢。盛唐时期,画家开始使用洁白如银、质地平滑的熟绢,材料加工的进步,为丹青与水墨画风的细密精丽提供了保障。不过以生绢作画仍很流行,张僧繇、阎立本等人的画作都用生绢。
  
  五代绘画用绢极粗,质地如布。宋人绘画用绢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上普通画家所用的质地稀薄的绢,一种是为满足宫廷书画需要而特别制作的“细密如纸”的院绢。宋徽宗《听琴图》用的应该就是院绢,质地细密,灰尘不易沾污,加之保存较好,千年后仍洁白如新。
  
  绢有一定幅宽,这是丝织工艺和政治制度双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从工艺角度而言,古代的绢都是人工织成的,绢的幅宽和织布人的肩宽有密切关系,幅面太宽,投梭织纬就会十分困难。从政治角度而言,绢在古代是一种特殊商品,曾长期作为实物货币使用,西汉之后的历代官府都实行“钱帛兼行”的政策,绢帛不仅可以输纳捐税,还可用以偿付债务、俸禄等,因而要求统一规格和质量。西周时期规定绢帛幅宽为2.2尺,约合现在的43.8厘米,这个标准一直沿用到隋朝,但是由于尺寸变迁,绢的实际幅宽总体上呈逐代增长趋势,最宽时约合65.93厘米。唐、五代基本以1.8尺为官方标准,约合55厘米;宋代以2尺(61.44厘米)为幅宽标准。因为绢的幅面是个常数,作画人可在单幅绢面上绘制小型画;若要创作大型画面,通常采用将两幅或三幅绢面拼接起来的方法获得足够的宽度,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郭熙的《早春图》,都画在两幅拼接起来的绢面上;范宽的《雪景寒林》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则是用三幅绢面拼合而成的。
  
  4.1.
  
  下列哪项信息在第2段中没有体现?(  )
  
  A.绢的发展历史
  
  B.熟绢的织造工艺
  
  C.唐代书画载体的演变过程
  
  D.战国、秦汉时期书画艺术概况
  
  4.2.
  
  作者引用韩愈诗歌,意在(  )。
  
  A.说明晚唐画家所使用的绘画材料
  
  B.赞美唐画家精湛的绘画艺术水平
  
  C.介绍唐人以书画装饰厅堂的习俗
  
  D.展示绢质改进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4.3.
  
  作者提到《听琴图》,主要是因为这幅画(  )。
  
  A.知名度很高
  
  B.所用载体质地精良
  
  C.存世历史很悠久
  
  D.艺术水平很高
  
  4.4.
  
  关于绘画用绢,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唐代水墨画多画在熟绢上
  
  B.宋人绘画兼用生绢和熟绢
  
  C.熟绢上的绘画不可能早于初唐
  
  D.绢质随时代发展而趋于细密
  
  4.5.
  
  根据上文,《溪山行旅图》和《雪景寒林》的不同之处在于(  )。
  
  A.作者
  
  B.时代
  
  C.创作背景
  
  D.绢面特征
  
  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及相关单位要把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____________”的思路,健全办理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严格落实责任制。领导班子要加强对办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对于涉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建议,承办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研究,了解进展情况,推动问题解决;承办单位主管领导要及时协调解决办理建议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要时亲自答复;要明确内部责任处室、承办责任人和办理时限及工作要求;市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加大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力度;对于涉及全局,本单位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机关请示报告。
  
  5.1.对上述文字的基本精神,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增强履职意识
  
  B.认真分析问题
  
  C.科学分类指导
  
  D.加强组织领导
  
  5.2.办理人大代表重要建议时,承办单位主要领导的职责是(    )。
  
  A.亲自答复问题
  
  B.推动解决问题
  
  C.及时请示汇报
  
  D.协调各方关系
  
  5.3.根据文意,填入文中划横线处表述最恰当的是(    )。
  
  A.诚恳明确答复、认真分类研究、积极恰当处理、加强统筹协调
  
  B.积极恰当处理、认真分类研究、诚恳明确答复、加强统筹协调
  
  C.认真分类研究、积极恰当处理、诚恳明确答复、加强统筹协调
  
  D.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恰当处理、认真分类研究、诚恳明确答复
  
  5.4.根据文意,文中4个划线部分使用不恰当的是(    )。
  
  A.领导班子
  
  B.承办单位主管领导
  
  C.承办责任人
  
  D.市政府各部门
  
  5.5.本文的公文类型最可能是(    )。
  
  A.通知
  
  B.纪要
  
  C.批复
  
  D.函
  
参考答案
  
  1.1.答案: C
  
  解析:
  
  “对于21世纪的第四媒体,有的专家这样描述——这是一张个性化的电子报纸,……有的专家称之为‘我的报纸’”,因此C项正确。A、B两项中,多媒体、网络计算机不同于网上报纸。而D项没有明确“第四媒体”的特征,即个性化。本题的答案为C项。
  
  1.2.答案: A
  
  解析:
  
  第二段指出因特网作为一种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优点,排除C项。选项B、D在第二段中没有反映。
  
  1.3.答案: C
  
  解析:
  
  由第三段首句“现在,第四媒体还只是一个小弟弟”,以及文中“这说明,因特网在现在的传播并不占较大比例”。可知“第四媒体”在传播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A、B、D三项不是文中的观点。
  
  1.4.答案: D
  
  解析:
  
  由“广播问世38年拥有5000万听众,电视则用了13年,因特网只用了4年”,可知A项正确;“专家预言,10年到20年内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将可能超过传统媒体。”选项B正确。由“这说明,因特网在现在的传播中并不占较大比例”,以及末句“有的专家则认为第四媒体首先要做的,是为争取到生存所需的关键的受众而努力”,可见第四媒体不成功的原因在于受众人数少,因此C项正确;文章介绍了因特网的优势和不足但没有“第四媒体尚不能实现赢利”的叙述,因此本题答案为D。
  
  1.5.答案: C
  
  解析:
  
  由“调查表明,关于克林顿绯闻的‘斯塔尔报告’,只有22%的人是在网上了解到的。”可知A项正确:第三段中“这说明,因特网在现在的传播中并不占较大比例”,可知选项B正确:第一段显示第四媒体正在崛起,D项正确。第四段“有的专家认为,网络媒体现在所能做到的是为传统媒体争取远距离受众,提供交互式服务,满足共性前提下的个性要求”,C项的表述与此相反。
  
  2.1.答案: D
  
  解析:
  
  根据文段第一句话“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可知A选项正确。由原文“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可知作者以工业发达的美国为例说明“热污染”的主要来源于工业废热,那么显然,愈是工业发达的国家,“热污染”愈严重。所以B选项正确。由文中“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可知“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所以C选项正确。故排除A、B、C。由原文最后一段可知,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而不是对能源的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2.答案: D
  
  解析:
  
  A选项对应第三段的第二句内容“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对应第三句的“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云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依据第四句“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所以C选项也是正确的。因为文中第三段最后只提及全球气温的变化,并未对城市和农村进行比较。所以不符合原文的是D选项。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2.3.答案: B
  
  解析:
  
  文章的第一段首先介绍热污染的定义及其危害,然后论述危害之一对水体的危害。第二段介绍另一种危害——对大气的危害。第三段指明“热污染”的根本原因同时呼吁人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防治热污染。所以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热污染危害严重,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以防治。B选项最符合文章的主旨,故本题选择B。
  
  3.1.答案: D
  
  解析:
  
  从“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举里选,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议……”可知,A项中清议起源于明朝的说法错误;“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是用假设的句式来佐证顾炎武对清议的高评价,并非实际地说明朝风俗最坏的地方尚存清议,B项错误;从“晚明清议主要通过议论朝政得失与朝臣品性……”可知,C项说法片面;原文说“当清议风气与这种意气之争结合到一起时,清议往往沦为党争的工具”,D项是对这一说法的同义替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2.答案: C
  
  解析: 原文中谈到清议的意义时,是说清议“对朝廷政事发生一定的监督和影响”,C项说清议能够产生救亡图存的良策,这在文中并无体现,并且原文最后一段中提到“在那个社会动荡……‘东林之持论高,而于筹敌制寇卒无实着’”,C项论述与这一句意思完全相反。A、B、D三项均能从原文中找到相应证据。故本题应选C。
  
  3.3.答案: B
  
  解析: “峻门户而重意气”是明代士大夫中的一种风俗,原文说当这种风气与清议结合时,才往往使清议论为党争的工具,也即这种风气是原本就有的,与清议无关。B项中说“峻门户重意气是以清议相区别”,这在原文中并无体现。因此本题答案为B。
  
  3.4.答案: A
  
  解析: 根据最后一段可知,作者批判的对象是“一批偏狭、迂腐的所谓清议君子”,并没有否定全部的东林党人,A项中说东林党人是“以清议误国之祸首”,这种说法明显有误
  
  4.1.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定位第二段,A、B、C三项表述在本段中均有提及,同时也提到了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织业,但是并未提及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概况,故正确答案为D。
  
  4.2.答案: A
  
  解析:
  
  此题为隐含主旨题。韩愈的诗歌出现在第二段后半部分。之前论述的是“这种生绢直至晚唐仍在使用”,紧接着举韩愈诗歌的例子,通过诗歌内容来证明“晚唐使用生绢”这一观点。故正确答案为A。
  
  4.3.答案: B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借助书名号,快速锁定位置,《听琴图》出现在第三段最后一句,说的是“《听琴图》用的应该就是院绢,质地细密......”,由此可知,提到《听琴图》,是因为其所用载体质地精良。故正确答案为B。
  
  4.4.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根据第二段“不过以生绢作画仍很流行”可知A错误;根据第三段“宋人绘画用绢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上普通画家所用的质地稀薄的绢,一种是为满足宫廷书画需要而特别制作的‘细密如纸’的院绢。”可知B选项说法没有依据;由文章第二段倒数第二句“盛唐时期,画家开始使用洁白如银、质地平滑的熟绢”可知C项符合文意;D选项的变化趋势,材料未曾表述。综上,正确答案为C。
  
  4.5.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由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的比较——“《溪山行旅图》......画在两幅拼接起来的绢面上......《雪景寒林》......则是用三幅绢面拼合而成的”——可知两幅画的不同之处在于绢面特征,故正确答案为D。
  
  5.1.答案: D
  
  解析: 文段首句引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工作”的话题,后文分主体阐述组织领导好此项工作的具体措施,且多次出现“组织”和“领导”这两个关键词,归纳概括对应D项。文段重点谈论的是行动措施,A项“增强意识”、B项“分析问题”非文段重点,C项“分类指导”在原文当中没有提到。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5.2.答案: B
  
  解析: 定位原文第二句话中“承办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研究,了解进展情况,推动问题解决”,可知对应B项。A项为承办单位“主管领导”而非“主要领导”的职责,C项是“本单位”的工作,D项在原文中没有提到。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5.3.答案: C
  
  解析: 本题涉及事件顺序的考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于人大代表的建议,应该先认真分类研究,然后积极恰当处理,再次诚恳明确答复,最后加强统筹协调。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5.4.答案: D
  
  解析: D项“市政府各部门”与前后分句主体矛盾,前文主体为“承办单位”、后文主体为“本单位”指的还是承办单位而非“市政府各部门”,应改为“各承办单位”。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5.5.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的类型,文段是向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及相关单位发布需要执行相关工作要求的事项,属于通知。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sh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皖B2-20110080-10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