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2016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之阅读理解(1)

发布:2015-02-08    来源: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
  语言的国际影响力,首先表现在多边外交等国际交往中,其次是有多少外国人把它作为外语来学习。近年来,“汉语热”的话题常现报端,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建立,汉语国际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就实际统计数据来看,世界上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远赶不上以英语、德语、法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在国际交往中尽可能使用汉语
  B. 优化汉语教学方法,做大做强孔子学院
  C.充分利用“汉语热”,推进汉语国际教育
  D.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
  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必需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害虫,但冬天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对事物不要求全责备
  B.取长补短,双方得益
  C.事物的优劣是相比较而言的
  D.客观条件,为我所用
  3.
  公安部有一位领导曾经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信访群体中 80% 都是农民,没有一个是科级以上干部亲属,包括村主任的亲属都没有。国家信访部门负责人也曾说过: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中 80% 以上是有道理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
  A.我们要正确对待上访群众所反映的问题
  B.“各负其责”不应该只是口号,“就地解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C.上访往往是社会最基层、最弱势群体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自我维权行为
  D.应加强基层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提供的不是传统的粮食,而是蛋白质类的营养物质
  B.近海水域自然生长和人工养殖的海藻产量是巨大的
  C.1公顷藻类提供的营养物是1公顷大豆提供营养物的40倍
  D.藻类可以加工为为人类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5.
  成都草堂小学和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同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从报道中的图片看,该小学的确外表美观,造型新颖。设计者称,校舍以“阳光下的水滴”为设计构思,充分表达了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原则下,尊重个性发展,尊重少年儿童人格特征的理念。至于评委会是否这么认为,公众不得而知,但很显然的是,该校舍之所以能获得建筑最高奖,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第二个理由:该校舍在“5·12”地震中未有丝毫损伤。
  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缺乏人性的建筑是丑陋甚至邪恶的。
  B.生命关怀是一种令人尊敬的建筑创意 。
  C.只有传达生命、灵魂和美的才是建筑 。
  D.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建筑才有意义。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D
  解析:
  文中首先提到衡量语言国际影响力的要素之一是“有多少外国人把它作为外语来学习”,接下来提到 “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远赶不上以英语、德语、法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数”,也就是说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答案选择D选项。
  2.答案: B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文段通过描述自然现象来揭示哲理:事物的好坏不能一言以蔽之,对事物不要求全责备,应符合实际,A、C、D三个选项都是围绕这个哲理进行描述的,只有B选项没有体现,“取长补短”与文段表达哲理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C
  解析:
  根据提问中的“意在”可知本题考察隐含主旨。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信访群体中80%都是农民,没有一个是科级以上干部亲属”,这表明上访人群是社会最基层、最弱势的群体,从“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是有道理的”可以看出上访人群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切实想要找到解决问题。由此可引申为,上访已经成了他们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自我维权行为,C项正体现了这一点。题干材料并没有提及对待上访群众所反映问题的态度,也没有说到干部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选A、B、D。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D
  解析:
  A项错误,海洋提供的是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是含有蛋
  5.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题,需要间接理解文意。由“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第二个理由:该校舍在‘5·12’地震中未有丝毫损伤”可知建筑的意义在于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B、C、D项都是对文段的正确理解。文段并未就缺乏人性的建筑展开论述,故A项对文意的理解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sh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皖B2-20110080-10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