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 行测资料 >> 言语

上海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

发布:2014-02-08    来源: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所考察的五个部分中,片段阅读的部分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但这环又常常被考生所忽略。这是因为许多考生对片段阅读这部分的题目认识上有误区。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题中,主旨题和虚词的题量都不是很大,但随着考试难度增加,想准确抓住这两个题型的解题方法,还是需要考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下面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将提供一系列言语理解练习题,供广大考生演练。考生也可结合上海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来复习。 
  下面上海公务员考试网(www.shgkw.org)整理以下片段阅读练习题:
  1.按照世界银行的界定,基尼系数反映的是收入或消费支出在不同个人或家庭的分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统计的是收入的分布,并且将收入界定为税后的可支配收入,但也有一些国家统计的是消费支出的分布,比如印度。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因素,用消费支出计算的基尼系数会明显低于用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比如,2005年世界银行公布的印度基尼系数是0.33,但如果用收入指标衡量将超过0.6;反之,如果用消费支出法计算中国的基尼系数,则2005年中国基尼系数将只有0.26。
  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
  A.印度的基尼系数计算存在问题
  B.目前基尼系数计算指标的差异性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可比性
  C.使用税后收入计算基尼系数最合理
  D.中国的基尼系数被高估
  2.①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再生建筑学也逐步成为了一门独立而完整的技术科学
  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欧洲众多城市已经完成改造,向现代生活方式过渡
  ③在保持原有建筑基本架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局部结构和装修,大幅改变建筑的使用功能,这就是“再生建筑“
  ④以阿姆斯特丹等港口为发端,欧洲各主要城市先后开始漫长的建筑再生运动
  ⑤它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当时西欧各国逐步完成工业革命对产业和城市的升级改造
  ⑥城市中传统的以居住为主的封闭社区和街区,开始让位于交流、娱乐、购物等现代商业的空间需求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⑤⑥④②①
  B.①③②④⑤⑥
  C.⑥①⑤③④②
  D.④③⑤⑥①②
  3.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科技管理制度可以不同,可以创新,但有一项制度特别重要并具有普适性:那就是创新主体的泛化,或曰创新战略的全民化或人民性。换言之,让每个人都有求变创新之心,让每一个发明不论大小都有展示的机会,应当是构建自主创新大制度、大环境的基本出发点。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科技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B.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作支撑
  C.创新需要制度支持
  D.科技管理制度应保证创新的全民性
  4.一个普遍的说法是,人类能辨别1万种不同的气味,一只猎犬的鼻膜上有2.2亿个气味受体细胞,而人类只有2000万个,但我们的嗅觉系统也是相当复杂而专业的,气味分子随气流进入鼻子,通过鼻腔顶端上皮和它的气味受体细胞,这些细胞表面覆盖着能捕捉气味分子的蛋白。气味受体蛋白共300多种,分别负责不同的气味分子,可以产生大量组合,形成大量的气味模式,             。而且我们的嗅觉很容易训练,短期内可见惊人成效,在实验中,如果暴露在单一的花香中,人只要3分半钟,就能极大提高对这种花香的辨别能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也就是人类能够辨别1万种不同气味的原因
  B.这些气味信息直接进入嗅觉皮层还会影响人的情感反应
  C.因此对人类来讲嗅觉仍是第一大感官知觉
  D.但是不同的人对这些气味模式的敏感程序有所不同
  5.“道理”浅显易懂,是常理和常识,人们很容易识别其有“理”还是没“理”,同时也就不会轻易地盲从。而“真理”不一样,要么是自然世界的奥秘,要么是历史规律。这些都是平民百姓所不懂的。在“真理”面前,百姓们处于绝对的低位态,只有靠上面那些精英人物灌输给他们“真理”的知识。对于其是否有“理”,他们是不知晓的。
  可以推知,上述文字意在解释(  )。
  A.“真理”比“道理”更具权威信的原因
  B.“真理”比“道理”难以被参悟的原因
  C.“真理”比“道理”被混为一体的原因
  D.“真理”比“道理”更具欺骗性的原因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shgkw.org/)解析】
  1.答案: B
  解析:由提问可知为隐含主旨题。
  文段主要介绍了基尼系数的两种计算指标:收入分布和消费支出分布,采用不同的计算指标,得出的基尼系数是不一样的。只有B项体现了“计算指标的差异性”,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只是客观描述了两种计算指标,没有说明孰优孰劣,A、C均表述不当;同时,也没有涉及基尼系数是否合理的问题,D为无中生有。
  2.答案: D
  解析: 首先观察首尾句,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先初步确定在C和D两个选项,然后通过看材料寻找突破口,发现句子5出现了指代词“它”,所以只要找到前面有所指代的它就可以找到文段突破口,发现句子3出现了一个事物“再生建筑”,所以3和5排在一起可能性比较大,即验证D选项,最后发现逻辑是合理的。
  3.答案: D
  解析: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文段的首句便为本文段的中心句,而“但”字后面的“创新战略的全民化或人民性”是重中之重。选项中提到这个重中之重的只有D,故正确答案为D。
  选项A文中没有体现。选项B、C不是文段所要强调的内容。
  4.答案: A
  解析: “气味分子随气流进入鼻子……形成大量的气味模式”是对文段第一句话的解释说明,而横线部分应填入的句子是对前文的总结,能做为总结句的只有A、D项,D项与后文的“而且”衔接不恰当;A项与第一句中的“人类能辨别1万种不同的气味”相呼应。故本题选A。
  5.答案: D
  解析:根据提问”意在“一词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材料主要阐述了人们容易识别”道理“,而在”真理“面前处低位态,最后三句都在强调在”真理“面前,话语权在精英而不在人们。加上”“绝对的低位态”、“那些精英人物”等字眼,可看出作者对真理话语权持有者的保留态度,因此作者并非尽信权威,A项错误,D项正确。B、C项均不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D。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sh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皖B2-20110080-10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