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申论热点:非“最严公开”无以称“最严车改”

发布:2011-05-24    来源: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从5月开始,被称为“史上最严车改”的公车专项治理活动在全国展开。近日有报道称,治理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下发而尚未对外公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进行。《办法》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按每20人不超过1辆配备。党政机关只能配备排气量不超过1.8升、购价不超过18万元的车辆。(5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目前我国到底有多少公车,一直以来见仁见智,但“车轮子腐败”却是不争的事实,它已成为官场腐败的突出表现形式之一。但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的公车改革新招、奇招迭出,但成效却不甚了了。此番“史上最严车改”的公车专项治理,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收到良好成效,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公务车改革提了多年,为什么进展缓慢,阻力很大?因为它触动的是庞大的官员群体的利益。公车问题的根源,在于公车的使用者花钱没有规矩,本质上是支配财力的公共权力“私有化”,是公车腐败。笔者以为,公车改革不能就事论事,必须跳出公车改革来谈公车改革。
  对公车私用的问题,各地大多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轻度处罚,力促他们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说公车公用品性质“鼓励”了“搭便车”行为的动机,那么公车使用信息不对称就使公车私用成为现实。同时,由于信息不公开,公车使用的合理性也无人监督,公车滥用的行为也不能得到有效制止。只有让以往不为纳税人能够直接监督的公务消费活动,逐渐走到“阳光下”,让公车使用公开化、透明化,并向全社会公布、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让老百姓和纳税人有知情权、监督权,在制度上让百姓参与公车改革的决策,才能彻底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阅读本文还阅读:
申论热点:“一次性交30年租金”弱化保障房的意义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sh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皖B2-20110080-10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