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申论热点:面对择校热一费制真能一费吗

发布:2009-09-26    来源: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秋季新学年伊始,我国中小学义务教育全面推行“一费制”。这一被认为是最有效根除乱收费顽疾的良药,旨在让老百姓教育消费得明明白白。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最昂贵的乱收费———“择校费”并未包括其中。
这样的“一费制”,会不会成为“出场秀”?广为诟病的教育乱收费真的无药可治吗?
择校费问题:一费制并未触及
今年8月份,江苏、河北等省市先后召开了“一费制”听证会,这项旨在制止教育乱收费的听证会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也引来一些人士的质疑,认为听证会并未触及家长们最为关心的择校费问题。
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说法,“一费制”,就是对学杂费、书本费由有关部门规定一个最高收费限额。按理说,义务教育有了“明码标价”,既可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学校收费管理。更何况,“一费制”去年试行就为广大农村中小学家庭减轻负担17亿元。
然而,业内人士提出,这个“一费制”并未将涉及学生家长额外负担的教育收费项目完全纳入,如择校费、补课费、校服费……这给乱收费留了很大“口子”。
附带赞助费:四五万元得人惊
———“一费制”就是收一次费?虽然各地对“一费制”所限定的具体范围,多是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三费合一,有的包括信息技术教育费,但多数家长说这只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全部费用中的一小部分,像住宿费、校服费、卫生保健费等,都是教育和物价财政部门核准的学校代收项目。这些项目如何收,没有明确规定。
———约束“小头”放松“大头”?除了上面列出的代收项目,家长们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元的择校费。事实上,公开的择校费还只是保底价,附带的赞助费更是高得惊人。北京市一类学校赞助费为5万元,准“重点”也得4万元。“公办民助”学校收费更高。
———“学校乱收费,你随时可以打电话举报”,这被认为是堵住乱收费“漏洞”的又一法宝。然而,实践中这个效果并不理想。现在,很多家长苦恼的是学校不收这赞助费。名校总共就这么多座位,大家都想争,校方正可以来个“论质论价”。又有多少家长敢再冒风险去举报,去破坏这个潜规则呢?
打破了规则:择校热成了死结?
北京有色设计研究总院的程女士说,现在的“一费制”规定,九年义务教育由各级政府负责,学校不收学费,可收取适当的杂费,学校可代收课本费。这里面包含的内容还是太窄了点,对于像择校费之类的规范,似乎显得“苍白”无力。
择校热难道真的成了死结?据教育部门人士介绍,择校费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不少中学出现了“借读费”这个新的收费项目,不过往往只有几百元。随后,这个价码开始跃进式的翻番,“借读费”也逐渐被“择校费”代替。
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择校费最大的弊端在于它的不公平性。在现有教育制度下,分高者上学是人人能接受的规则。但是,择校费打破了这套规则,“分高者上”变成了“价高者上”,最终把重点校变成有钱人的“私立学校”。
择校费高昂:勒紧裤带掏大钱
重庆市日前发文,为“择校费”制定了标准,不少人士称此举让“择校费”得以合法化。文件规定,市属市级重点中学或示范性高中每个学生每学期收取的费用不高于5000元,区县属市级重点中学不高于4000元,其他普通高中不高于1500元。据了解,2003年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8093元。
两组数字可以说明,对一些城市家庭来说,高昂的择校费,意味着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一年不吃不喝,收入刚好够给孩子掏择校费;而对农民家庭来说,已经不仅仅是负担问题,而是面临着借债上学还是辍学的选择。
来自江苏睢宁县梁集中学的校长刘兴国说,由于近几年正值入学高峰,每个教室里都挤了90多个学生;一个21平方米的宿舍,要住24到28个学生!学校的条件在当地还不是差的。他算了笔账:全校2800多名学生,去年所交费用合计47万元,预算内的公共教育拨款没到位,年底时学校透支了十多万元。
教育乱收费:能否止于一费制
如果“一费制”实行后政府相应公用支出拨款仍不到位,学校就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一些学校负责人对推行“一费制”也表示担忧。由于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悬殊很大,于是招生困难的学校“被迫”通过乱收费,来改善软硬件;师资力量强的学校则大规模扩招,有的还空出些许名额,让家长“愿者上钩”。
教育乱收费能不能止于“一费制”?北京十一学校一位王姓老师说,如果一个制度、一项法规仅仅是令学校“不敢乱收费”,而不能使学校“不必乱收费”的话,那也只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学校乱收费:校长撤职甚罕见
专家提出,政府通过“一费制”规范乱收费的初衷是好的,学生家长们也普遍欢迎“一费制”的实施,但忧心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原来讲“学校乱收费,校长就撤职”,但同普遍存在的择校热而言,受处理的责任人还是太少了。
择校费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政府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示范性学校”“窗口学校”“重点学校”,集中了最好的师资力量、最先进的设备和最雄厚的资金,教育质量足可以傲视其它普通学校。这对于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校与校之间实力的巨大差距最终制造了择校费这个“怪胎”。教育专家说,要消灭这个“怪胎”,必须对症下药,治本之策就是走扩大优质资源,走均衡发展之路,使各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小。
教育事业永远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它是关系到社会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公共品。教育专家孙云晓说,教育的“产品”是人、人的素质,当百年树人的教育要靠金钱明码售价时,恐怕会使育人的本性发生逆转。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sh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皖B2-20110080-10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